7月12日是国际防治沙尘暴日,今年中国的宣传主题为“防治沙尘灾害 共同守护蓝天”。联合国大会于2023年6月8日将这一天定为国际防治沙尘暴日,目的是提高全球对沙尘暴带来的健康和环境挑战的认识。
中国始终重视沙尘暴防治工作。自1978年起,中国批准并实施了“三北”工程,致力于恢复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并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65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94万亩,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三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三北”工程实施40多年来,累计保留造林面积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亿亩,有效控制了61%的水土流失面积,保护了4.5亿亩农田。特别是近两年,“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后,实施重点项目369个,完成各类建设任务超1亿亩。东部歼灭战片区、中部攻坚战片区和西部阻击战片区均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展现出美丽画卷,环塔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建成。
世界气象组织在其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沙尘暴对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失正持续加剧。尽管2024年全球地表沙尘平均浓度略低于2023年,但在受影响严重的地区,地表沙尘浓度仍高于1981年至2010年的长期平均值。全球每年约有20亿吨沙尘进入大气层,其中超过80%源自北非和中东沙漠,沙尘可跨越大陆和海洋传输数百至数千公里。气候变化正在加剧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可能导致新的沙尘源出现。
国际人士对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世界气象组织专家萨拉·巴萨特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尝试监测土地变化以预测沙尘暴热点地区,中国采取了许多源头管控策略,如在戈壁沙漠边缘建立绿化带,取得了显著成效。赞比亚国家气候变化治理联盟国家协调员莉迪亚·奇班博也赞扬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成就,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民众适应生活环境。
网上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