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地。该植物蔓生如莼,被称为过山龙、过岗龙者,乃言其藤藤相接,攀缘而至满山之意。其根茎呈块状而不规则,其结节状隆起如盏连缀,大若鸡卵,半在土中,皮如茯苓,故得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功能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由于该药入药较晚,如张山雷曰:“自濒湖《本草纲目》,始以药入本草。”宋代苏颂《本草图经》始有“施州土人用以敷疮颇效”。临床上应用的人并不多,且不广泛。实际上该药的作用是很强大的,用得好,往往起沉疴,疗大病。要想用好土茯苓这味药,一定要掌握好两个特点:一是祛湿,二是解毒。尤其是第二个特性。名医张山雷善用土茯苓治疗杨梅毒疮,其独特之处为大剂量久服。“专用大剂,采用鲜根,熬膏长服”,“多服此药,永无后患”。现代临床用土茯苓为主药,配合金银花,或苍耳子,或蒲公英、忍冬藤等清热解毒药组成复方,治疗早期梅毒或隐性梅毒,其血清转阴率在90%左右,而中晚期梅毒治愈率在50%左右。梅毒在中医学中可以划归于湿毒的范围。王幸福老师在临床上常用土茯苓治疗湿疹、牛皮癣、头痛、带证及痛风等。凡是湿热瘀久,化毒伤正,湿毒邪盛者,都可以重用土茯苓来治疗,往往应手起效。今日分享医案二则——【验案一】顽固痛风3年余
图片
按: 痛风乃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中医学认为痛风系湿浊瘀阻、停着经隧而致骨节肿痛、时流脂膏之证,应予搜剔湿热蕴毒,故取土茯苓健胃、祛风湿之功。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此证确以湿毒为主因,但往往兼夹风痰、死血为患。治疗此证,恒以土茯苓为主药,在用量上突破常规,一般每日用60~120g,参用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坚持守方,定收佳效。图片
【验案二】右脚大拇指红肿疼痛行路难
图片
按:痛风一证,西医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此证可以归属于中医的风湿痹症一类,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的有效方子。湿毒瘀结,猪苓汤又是对症之方,再加上治疗痛风的专药土茯苓、滑石等,方证对应,故收效较快。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土茯苓和滑石一定要重用。土茯苓我临床上治疗此病一般取60~150g,滑石取30~100g,因人因证具体取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网上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