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①当归:头引血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这一段就很明显,是一个有易水学派药物归经趋向的记载,头、身、梢、全算是一个很细化的药物应用,可惜现在药房里面很少有能做到如此细致的药物分类。这里聊一聊易水学派的药物归经到底是个啥。,归经这个学说在后世被极大的误传了。《汤液本草》里,不是每一个药物都有归经的,但凡他写药物归经的时候,他指出的是一种完整的药物走向。因为十二经脉,它实际上是一个疾病发展的病理模型,是一个以检查外周血管和这条血管上动脉搏动处的脉相状态来推测内里疾病变化的整个系统。症状只是疾病表里传变的一个阶段性结果,同一个症状,可能有不同的病因,这个病因往往体现为一种内在脏腑的病理状态。最典型的就是易水学派提到的治头疼的那几个药。现在人用这几个药,他都用成了头哪个地方疼,然后用对应经的药,这其实有点浅薄。易水学派在这几个药上特意写了归经其实能体现出他们想要描述的那个整个的病理模型,即药气从进入人体中焦之后一直往上走的这个过程,它是沿着经络一直走到头部的,解决头疼这个症状,只是药气走到尽头的一个结果。药气走行的这一条经络,不但在尽头可以治头疼,整个这一条经络上的疼痛,对应的药气都可以治。归经学说阐释的并不单单是症状和经络所在部位的机械对应,他其实阐释了一整条药气走行和在人体变化的路径。比如下文的羌活和柴胡。有人认为《胎胪药录》是讲人进入胎息状态之下,观察到药物在人体走形的状态的记录,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汤液本草》的归经学说和《胎胪药录》其实是一脉相承的。②大便燥结用当归。大剂(一般30克以上)当归,滑肠通便,血虚肠燥(如产后之人)之人可用。图片
①防风得泽泻藁本,疗风。之前写过防风的注解神农本草经药物释读·防风,我记得当时里面说防风能有一点燥湿的功能,这里就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是玄隐遗密里面的一个观念,阳虚导致的水湿停滞于肌腠(筋膜层),这个时候不能一味的用温阳之剂,你要先祛水(比如这里的泽泻)然后再温阳,如果直接温阳的话,它会导致这个地方热气蒸动(其实就是一堆卫气跑过来),蒸化这里的水湿出现一种炼液成痰的状态,导致这个地方就会很麻烦,他有可能最后会发炎。②这里的子脏风是啥?不太确定。但是这里它体现一种非常神奇的归经思路,就是可以用阳起石和禹余粮这一类专门靶向在子宫这个位置的药,把防风的药气引到这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易水思维,即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复合性。最典型的就是桂枝和芍药之间的关系,桂枝和芍药如果1:1的话,它有一个通调营卫的作用。这个时候芍药(伤寒论所用之芍药为今之赤芍)表现出一个益气,除血痹,破坚积向外向上的方向,即芍药在这个时候有通营之性。如果单用芍药,芍药就会表现出它的酸苦之性,内经云酸苦涌泄为阴,表现为一个向下向内的方向。这个时候芍药就会使人拉肚子(芍药为小大黄),会清理肠胃之间的积滞,更好的解开腹部绷紧、拘急的状态(心腹间结气),这种向下松解的特性,甚至能走到脚上(芍药甘草汤)。图片
①升麻配葱白,升麻配石膏,升麻配柴胡,升麻配黄芪甘草。这一段对于这几个用法阐释的非常好。②且能解带脉之急缩(谓脉之迟实而不能起者),这个时候找寸口九道脉里面的带脉对应一下就行,我个人认为应该在右关这个位置。古人难得能留下一个他们的脉药对应,真是珍贵୧꒰·̀ᴗ·́꒱୨。图片
①这一段他就很好,我很喜欢我划线的这一段,讲的很清楚。前面说归经是整个经络的意思,这里就体现得很好,羌活不单治太阳经的头痛,从上面的记录来看,它对于整个太阳经行经的部位都有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图片
①在藏主血,在经主气。这个在脏主血,有可能是当时人在治疗妇人产后诸病,会在四物汤里面加上柴胡来调理。在经主气。很明显就是小柴胡嘛,治外感。②凡用银州者佳。最开始是银州产的北柴胡是优质的,所以称之为银柴胡。后来银柴胡变成了一个单独的品种。部分古籍里面的银柴胡其实是北柴胡,银柴胡这个名字是在强调药物的道地性。图片
①第1句可以补神农本草经之缺,是对症状的详细阐释,之前写过菊花:神农本草经药物释读·菊花。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里的荣卫有一个脉法:《方脉举要》(刘复真):气为阳、为卫,主外。血为阴、为营,主内。血气流通,营卫谐和,则无病也。卫气一虚,阳不外固,腠理开疏,邪得以入,则卫病。久不治之,而入营,营亦病矣。邪并于卫,则热并于营,则寒。营卫俱并,则寒热往来。故邪在卫,则自汗而发热。邪在营,则身疼而发热。此经络浅深之不同也,必先卫受邪而营从之也。是知营受病,本自卫而入。若攻其营中之邪,亦必自卫而出也。 内经里面说: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大概就是一个血管里面流动的血液和血管外面筋膜腠理里面的组织液之间关系的问题。营气推行血液在脉管里面运行。如下图:图片
卫气就在包裹血管的筋膜里面布散,按照古人的模型,是从下面的三焦命门,也就是六腑小肠那个位置,热量和津液一起沿着三焦网膜散布周身,卫气同时有两个基本的组成单位,一个是热量,所以卫气遭遇郁闭之后它会发热,另一个是津液,所以卫气停蓄在某个位置之后,这个地方会出现浮肿。卫气这个东西,出于下焦,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肺行营卫阴阳,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整个模型类似于一不断布散水蒸气的炉子:图片
上面麻黄的功能(泻卫中湿、去荣中寒),也就是内经的这一段: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卫气的热量津液在一起运行的这个状态《扁鹊内经》里面讲的比较清楚:扁鹊曰:风气通于肝而生于津。生者津气以行,荣卫相成也。卫气之所行速者谓之风。溫分肉充皮肤者,谓之津。津者卫之物也,卫者津之化也;津之行者卫也,卫之用者津也。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网上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